极限“备战”
8月23日,罕见的高温天仍在继续,阳光炙烤大地,人们躲在空调房里,生怕被热浪侵蚀。平均温度达到40℃,普通人啥事都不干,就站在那里,都会直呼受不了,仿佛这已是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但人类身体的极限在哪里,始终是个谜,在记者看来,运动员就是这个谜底的追问者。
杨奕葳在吊环上“飞舞”。
古典摔跤运动员,训练间隙休息,大汗淋漓。
市体校的体操房宽阔且空旷,杨奕葳在吊环上前后翻飞,他刚满8岁,腹肌和胸肌已能看出明显的轮廓。练体操的孩子年龄不过4到8岁,经过训练,他们不仅能在鞍马、吊环上完成复杂的动作,面对教练的训斥也不哭鼻子,默默记住要点,纠正自己的动作,其心理承受能力,可见一斑;阳光射入举重房,汗湿的双手涂上镁粉,紧抓杠铃,一声呼喊,瘦瘦的卢润全,肌肉鼓胀,爆发出惊人力量,将近一个成人的重量被举起来,在记者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举重运动员就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单一的动作,以强健的肌肉对抗地心引力;夜晚的羽毛球场依然闷热,15岁的丁俊翔热好身,随即和已经上大学的退役队员进行单打练习,一轮下来,“陪练”已是气喘吁吁,丁俊翔却依然体力充沛,记者惊讶,专业训练带来的体力差距竟有如此之大。
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部分项目已经开赛,市体校各项目的备战也到了最后阶段。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队员们摩拳擦掌,只为站在最高领奖台,那必然是生命的高光时刻。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