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党务政务>详细内容

科学发展体育事业 努力建设体育强市(全市体育工作会)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0-03-12 11:29:20 【字体:

科学发展体育事业 努力建设体育强市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万成贞      

(2009年12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德市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表彰大会暨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我市体育工作情况,布置明年全市体育工作任务,重点表彰奖励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的获奖运动员,动员和部署备战参赛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下面,根据市政府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我市体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9年,我市体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努力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一)以夺得全运会三金三铜为标志,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一是主攻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全运会是国家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参加好全运会是我市今年竞技体育的重头戏,市政府十分重视,要求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备战参赛全运会。市体育局等单位积极履责,主动作为,全面加强参加全运会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输送、训练督导、科研服务和后勤保障,确保我市参赛全运会取得了骄人成绩。在今年10月山东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输送的17名运动员共参加了赛艇、皮划艇、举重、摔跤、体操、射击、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夺得3金3铜,其中:张亮、史志强获得男子赛艇2000米双人双桨冠军,张亮获得男子赛艇2000米单人单桨冠军,周玉获得女子单人皮艇500米冠军,李丽滢获得女子举重63公斤级第三名,廖蓉获得女子自由式摔跤48公斤级第三名,李贵强获得男子单人皮艇第三名,这是我市参加历届全运会人数最多、成绩最好的一次,为体育湘军挤进全国十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表彰我市运动健儿的卓越贡献,省人民政府授予常德市体育局“湖南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张亮“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给予史志强、周玉记一等功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常德赢得了极大荣誉,他们是常德的功臣,是常德600万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们为常德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市政府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要在这里再一次地对他们进行大宣传、大表彰、大奖励。刚才,大会已宣读了市政府对他们的表彰决定,并颁发了奖励。全市要通过今天的表彰大会,广泛动员和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学习他们敬岗爱业、脚踏实地、刻苦训练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不甘落后、顽强拼搏、勇争一流的争先精神,学习他们心系家乡、无私付出、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全面掀起各行各业新一轮创业激情,开创全市各项工作新局面。二是备战省运会基础扎实。全市业余训练与竞赛紧紧围绕备战省运会为中心,齐心协力,积极筹备,进一步调整项目布局,强化体教结合、市县联动、科研保障、跟踪督导等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内功,提高竞技水平,各项备战工作基础坚实。全运会三金的取得,向省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8名,为我市参加省十一运会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省注册运动员337名,本周期全市运动员省注册人数达到1000多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备战队伍。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强了业训基地的督导建设力度,改革创新了一系列训练管理制度与机制,加大了对各项目业余训练与竞赛的考核管理与奖励。目前,全市形成了“一盘棋”大抓业余训练与竞赛的良好局面。体育、教育、财政、新闻宣传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推动了全市备战参赛省运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参加湖南省青少年儿童常年赛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我市共参加了田径、游泳、射击、举重、体操、跳水、摔跤、柔道、跆拳道、皮划艇、赛艇、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定向越野16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金牌55.5枚,总分1473分,金牌列全省第四名。汉寿、桃源、石门、市体校等单位均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澧县一中、桃源一中、临澧一中、桃源文昌中学等在全市传统校、基地训练学校课余训练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为我市业余训练与竞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以成功举办市五运会为标志,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大型群体活动多。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赛事210多次,市城区组织举行的万人迎春长跑、市五运会、首个“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市直机关乒乓球比赛等大型群体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新,影响大,全面推进了我市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全市第五届运动会有九个县市区、四个管理区和二十八个行业单位共组成41个代表团、2437人在19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比赛。市委书记卿渐伟、市长陈文浩均亲临开幕式,气氛热烈、隆重。整个大会办赛形式新,时间长,参赛人数广,竞技水平高,社会反响好,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了体育健身水平,展示了市民新形象,促进了社会和谐。8月7日至8日,市城区隆重举行了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组织了宣传一条街、印发《健身知识手册》、科学健身咨询、健身大比武等系列活动,尤其是来自全市各地5000名群众运动员的健身大比武,比出了我市全民健身的新水平,比出了常德人民的新风采,比出了和谐常德的新面貌。石门、汉寿、临澧、武陵、鼎城等县区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开展了首个“全民健身日”系列庆祝活动,效果好。农村体育百花齐放。汉寿在全县推广龙舟运动,被省龙舟协会授予“湖南省龙舟之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武陵区被省排球协会授予“湖南省排球之乡称号”;安乡积极开展争创特色体育运动之乡活动,在全县大力普及乒乓球运动,被授予“常德市乒乓球运动特色之乡”;石门、临澧采取因地适宜、小型多样的形式举行农民运动会。协会活动成绩斐然。市篮排球协会成功引进、承办了欧美篮球明星对抗赛、中俄国际篮球亚洲巡回赛,市羽毛球协会圆满举办了中韩羽毛球赛,市太极拳协会参加全省首届太极拳大赛夺得12个第一名,市保龄球协会参加湖南省中韩保龄球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和男子个人冠军,市老年人体协、市乒乓球协会、市棋牌协会常年大赛不断,津市女子军鼓、桃源女子腰鼓获得全国金奖。职工体育十分活跃。市烟草专卖局配备专门设备、聘请专职人员组织开展工间操活动,市工商局、常德烟机公司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市城管局、房管局、财政局、农业银行、银监局等单位经常组织开展干部职工登山等健身活动。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市第四届体育总会顺利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发展。全市共组建单项体育协会78个,其中市本级新增2个;发展体育俱乐部97个。富乐格、杰西卡、倍力健、周晓瑜伽、明星拉丁舞学校等一批健身俱乐部发展快,会员多,普及面广。市房管局等单位纷纷组建多个职工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明确领导牵头,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健身设施日益完善。市本级投入480万元在市城区55个社区配套安装健身器材50多套,完成了市体育中心亮化工程,全面维修改造了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场地和设施。全市争取支持投入284万元在162个新农村兴建健身场地设施,市本级高标准建设了20个新农村示范点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津市新体育中心基本竣工投入使用。武陵紫桥社区建成为“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市烟草专卖局、市劳动局、老干部局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单位积极筹资兴建体育场地设施。一年来,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市体育局、安乡县、汉寿罐头嘴镇、澧县一中、中国移动常德分公司等单位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工商局、汉寿县体育局、临澧县体育局、石门楚江镇等单位被评为2009年湖南省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市体育局获得全民健身日活动优秀组织奖;燕为志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彭明建、马志列、邓新民、朱远清等同志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三)以体彩发行近亿元为标志,体育产业持续发展。一是体育彩票稳步发展。至11月30日止,全市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42个,发行各种体育彩票8400多万元,居全省第三,预计全年发行量接近1亿元。石门、汉寿、鼎城彩票发行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汉寿发行量增长幅度位居全市第一。二是竞技表演成为新亮点。今年通过市场化运作形式先后成功引进举办国际高水平商业比赛3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我市到目前止举办次数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年,为培育商业赛事经济积累了经验。三是社会办体来势好。全市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近百个,发展健身会员10多万人,为体育社会化拓宽了路子,体育俱乐部已成为我市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体育项目引进多。柳叶湖体育生态园、花岩溪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临澧“雪炭工程”和一批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相继落户常德,高尔夫、网球、汽车越野等一些运动项目相继兴起,进一步促进了我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四)以争创人民满意机关为动力,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市体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建设效能性、服务性机关,市民测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广泛宣传和组织学习体育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开展对全市公共游泳场所的执法检查,较好地维护了市民群众的健身权益。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期,对1000多名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辅导员进行培训,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了人才保证。

  回顾总结我市的体育工作,我们感到,体育发展要快,重在三点:一是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关键。安乡县委、县政府创建“乒乓球之乡”,成立专门领导班子,财政预算专门的创建经费,四大家领导积极参加乒乓球训练与比赛,乒乓球运动在全县推广之快、成绩提升之快、社会反响之好前所未有;武陵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抓体育后备苗子的选才、输送,专题研究解决体育苗子的经费、就学就读问题,业余训练上升快;汉寿县政府及时协调解决划船学校与周边渔民的矛盾,克服一切困难解决教练员编制和经费问题,确保了竞技体育一直保持全市乃至全省“排头兵”位置;津市市委、政府积极筹措,规划兴建了新体育中心,市民健身无场地的难题迎刃而解。二是广大体育热心人的无私奉献是根本。市政协副主席彭明建奋勇担当市乒乓球协会主席,积极筹划开展各类比赛,全市乒乓球运动迅猛开展;朱远清教练一心扑在业余训练上,365天如一日,与运动员磨在训练场上,所带的田径项目年年有新绩;开朝海等一大批优秀社会体育辅导员充分发挥一己之长,积极团结、组织社会健身活跃分子,开展各类体育健身辅导,为普及全民健身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不计名利。三是全民健身设施是基础。这几年,全市通过深入实施“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机关、社区、居住小区和广大农村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大为改善,尤其是市城区江南体育休闲广场、石门体育馆、安乡羽毛球馆、津市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体育场馆相继建成,为推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体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忽视体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漠视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不够重视体育;部分地方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滞后,进展缓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市民群众健身难、意见大;个别地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部门日常运转十分艰难;少数单位备战省运会工作行动不快,保障不力,效果不佳,为全市的备战参赛工作拖了后腿;体育产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彩票“一票独撑”,产业项目发展单一,产业规模有限;体育专技型人才短缺,体育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和阻碍着我市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待研究与解决。

  二、以打造体育强市为目标,务实创新,推动体育事业新发展

  2010年,是《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第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国国民体质测试年,也是我市全面备战参赛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省运年。新的形势,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和任务,当前,全市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常德融入全省“3+5”城市群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巩固壮大体育产业,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做到竞技体育强实力,群众体育强体质,体育产业强基础,体育队伍强活力,着力建设体育强市,不断丰富发展常德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内涵和品质,促进富裕文明和谐常德的建设发展。年内力争实现参加省十一运会“保五争四”;引进、举办2-3次高水平体育赛事;彩票发行过亿元。

  (一)提升竞技水平,增强常德竞争力。

  1、以“保五争四”为目标,全力备战参赛省运会。2010年7-9月,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将在湘潭市举行,全省14个地州市和各行业组团参赛。这是一次对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展示与检验,也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对常德600万人民的一次大考验。备战参赛省运会是明年市政府的一件重要工作,是全市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目前,我市备战参赛省运会的形势十分严峻,长沙、株洲作为全省竞技体育的龙头老大,我们难以抗衡;衡阳急起直追,来势逼人;湘潭是东道主,享有天时地利人和;怀化、自治州、益阳以常德为对手,差距不大。同时,我市参赛项目不全,队伍组级别不齐,项目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尤其是田径、举重、球类等项目竞争实力很弱,网球等一些新兴项目发展滞后。可以说,现在我们的备战参赛工作形势紧,任务重,压力大,不能掉以轻心。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确保完成“保五争四”的目标,自加压力,扬长避短,树信心,提斗志,发扬迎难而上、勇争一流的体育精神,超额完成综合金牌80枚、总分2440分的竞赛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常德市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组织委员会,由我任组委会主任,县市区政府、“四区”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各部门要尽快运转起来,加强对各项备战参赛工作的协调与调度。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组委会的工作部署与要求,积极配合与支持各项备战参赛工作,不准讲价钱。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各训练单位要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备战参赛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的备战参赛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训练。要根据全市各项目布局和训练实际,科学调度好各项目训练,从现在冬训开始,各项目要展开大集中训练。要重点围绕解决我市优势项目优势不突出、尖子不尖、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重点,加强体育科研,实施科学训练,搞好各项目训练的科学监测与跟踪服务,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确保我市重点优势项目、重点优秀苗子、优势项目的重点组级别保持进一步巩固和快速提高,在教练、训练经费、训练时间、科研服务上给予倾斜和保证。市体校、各训练学校和社会项目单位从现在开始,必须以备战参赛省运会为中心,制定具体的备战参赛工作方案,制定细致的项目训练计划、重点运动员训练与提高计划,根据项目训练特点和需要,适时开展对抗赛、测验赛和交流赛,抓紧抓实各项目训练,练就过硬的本领;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目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养就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全体运动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旺盛的精神活力参与训练比赛,争取好成绩。三是抓好信息情报和宣传工作。要全面、客观分析我市备战参赛省运会的优势与不足,及时掌握、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与动态信息,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全面收集、掌握全市备战参赛省运会的工作情况,定期编印信息简报,及时通报。要通过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其它社会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全市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工作情况,形成全市齐心协力备战参赛省运会的浓厚氛围。四是加强保障工作。要加强对备战参赛经费的调度与支持,及时、足额地保障所需经费;切实搞好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参赛的伙食营养供给和保障;落实好集训运动员的抽调工作,解决就学就读问题;加强对各训练项目的管理,确保安全备战参赛,万无一失。五是抓好督导检查。组委会办公室和各部门要定期组织督导活动,重点督导各成员单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宣传到位、训练到位等方面的情况。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备战参赛工作,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与困难。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有全体运动健儿们的顽强拼搏,我市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一定能取得圆满胜利,实现精神文明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2、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我们业余训练与竞赛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石。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成立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教育、体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切实抓好学校体育,为我市的业余训练与竞赛培植后劲。一是开展课余训练。要以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自身传统优势,开设田径、武术、球类等体育训练项目,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轮滑、举重、体操、跆拳道、游泳等训练项目,发现和选拔一批训练苗子,扎实开展课余训练,每学期在组织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单项运动会或比赛,不断提高课余训练质量与水平。同时,各地要创造条件兴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创办更多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良好条件。二是推进“体教结合”。市、县要成立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经常性议事机制,定期研究和解决体教结合有关具体问题与困难,推动全市业余训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根据我市业余训练与竞赛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体教结合”,重点在整合教体资源、形成互动机制、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研究一些新政策,制定出台一些新办法。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市传统校、重点校、训练基地学校的优势与作用,加强优秀体育苗子的选拔、培养与输送,开创全市业余训练与竞赛工作新局面。三是加强监督评估。教育、体育部门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省级传统校、重点校和市级训练基地学校课余训练项目发展情况的检查验收,夯实我市业余训练基础;重点组织开展对全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制定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定期对学生体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提供服务指导,使我市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起来,为业余训练与竞赛不断输送新苗子,创造新成绩。

  (二)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增强常德影响力。

  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工作、普及全民健身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与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再出新绩,在全国、全省树影响。一是开展大宣传。明年,全市要重点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全民健身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市民群众依法开展健身,依法享受健身,依法维护健身,进一步增强社会体育健身意识,全面开启我市全民健身新局面。二是办好大活动。要以组织好“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为重点,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性赛事活动,做到活动常年不断,常办常新。体育部门要认真策划,组织开展1-2次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搞好引导与示范。市本级要重点组织好市城区万人迎春长跑、全市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日韩围棋名人赛等大型赛事。市总工会、市体育局要牵头举办好全市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各企业单位要把组队参加运动会作为企业文明创建的重要活动内容对待,精心筹备,积极报名组队参赛,尽早抓紧训练备赛,力争把全市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办成一届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运动会。今后,要认真研究企业、社区、农村的群众体育运动会,逐步把全市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形成赛制,彻底扭转我市全民健身机关、社区热,企业、农村冷的局面。三是完善大网络。要以体育社团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体育服务网络体系。年内全市力争新增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10个以上,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以上,发展俱乐部会员15万人以上。四是兴建大基地。要以引资兴建柳叶湖体育生态园为重点,积极规划实施市城区“两水(沅江、穿紫河)四岸”体育健身休闲带,大力推进“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县级城镇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建设、房管、园林等部门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城镇公共体育场馆和公园、绿地、社区、居住小区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范围内兴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全民健身基地,提升常德城市品味。五是创建大特色。要以争创体育特色运动之乡为重点,动员和号召全市各地各单位充分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优势,着力培植特色体育运动品牌,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全市产生一批有成果、有影响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体育运动之乡,使常德成为体育特色鲜明的魅力之城。六是做好大监测。明年是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年,这是一次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成效的大检查、大验收。各地要高度重视,体育部门要认真对待,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市要通过这次大监测、大普查,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我市国民体质的真实现状,要根据收集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客观、科学地分析目前我市国民体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形成严谨的科学分析报告,并向社区公布,让广大人民共享普查监测成果,为市民开展体育健身提供有力依据与科学指导。

  (三)打造产业品牌,增强经济实力。

  体育产业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部门求生存、体育事业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市要围绕培植体育产业品牌,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2个以上的体育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成为推动常德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体育事业向前发展增添后劲。一是做强体育彩票。切实加强对体育彩票的公益性宣传,加大对非法彩票的查处、打击力度,号召全民合法买彩,规范买彩,重点培育3-4个品牌彩种,把体育彩票作为体育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开发品牌赛事。重点挖掘常德传统体育项目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赛品牌,拓展体育消费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比赛,力争在水上项目、棋类项目、国际马拉松、短道汽车拉力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比赛有1-2个落户常德,吸引、刺激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消费,提高消费水准,推动体育本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走体育、旅游结合之路,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业,依托我市太阳山、柳叶湖、桃花源等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一些户外运动项目,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户外比赛与活动,使体育健身休闲成为常德现代生活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三是夯实产业基础。坚持大项目与小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体育产业的基础性建设。高标准建设好柳叶湖体育生态园,把柳叶湖打造成国际体育比赛的大基地、全民健身的大乐园。依托“两水四岸”广建健身场地设施,使之成为市民健身的“风景带”。发掘利用洞庭湖湿地、花岩溪、壶瓶山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兴建户外体育运动营地。加快建设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产品。

  (四)坚持依法治体,增强队伍活力。要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依法办事,廉明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效能机关,争创人民满意政府。要开展体育执法。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人大、法制部门的支持,主动开展体育执法活动,规范体育市场,保障市民健身权益,重点搞好对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使用和维护情况的监督检查,搞好对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与活动依法经营的执法监督,搞好对高危运动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管理。要提升队伍素质。全面组织开展对体育队伍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体育队伍的整体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技能本领。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高资质、高素质的体育专技型人才、管理人才和法律人才,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体育队伍,建设常德“体育人才库”。坚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切实加强对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

  三、解放思想,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体育工作扎实开展

  第一、加强体育工作的领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与要求出发,牢固树立人本观念,重视和发展体育事业,成立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等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体育工作的领导与指导。明年是全市实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各地要在认真总结体育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把体育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规划,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具体的发展指标、工作任务与保障措施。各级各单位要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常德的实际需要出发,带头开展全民健身,带头支持体育事业。发改、规划、建设、体育等部门要切实搞好全市体育事业的规划编制、项目计划和建设;组织、编制、人事劳动等部门抓好体育人才的引进、选用,优化体育队伍;法制、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体育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和各为在学校要切实抓好青少年体育;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体育公益性宣传报道;工会、共青团、妇联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二、加强体育工作的宣传。要创新宣传形式。采取墙报、宣传标语、宣传单、知识手册等形式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社会宣传。依托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新闻宣传。充分利用讲座、论坛、培训班等途径开展对体育工作的舆论宣传。增强社会体育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我爱体育、我支持体育、我参与体育、我享受体育的社会新风尚。要明确宣传重点。全市要以学习宣传《全民健身条例》为重点,增强社会体育法制意识;以宣传报道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举办全市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为重点,让全市人民共享体育成果。要强化宣传责任。体育部门要牵头负责体育宣传工作,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明确专人开展宣传和组织协调工作;普法部门要将《全民健身条例》纳入全市普法考试内容;新闻媒体要对重大体育活动赛事制定宣传报道方案,明确专人负责采访报道;各级各单位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学习宣传《全民健身条例》。

  第三、要加强体育工作的保障。体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渠道。全市各级政府要按照《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保障各项体育工作的正常需要;要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严格按国家标准纳入城镇公共活动场所、社区、居民小区的建设规划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市、县财政要重点保障明年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的各项经费需要,尽早筹集,尽早调度,尽早投入,确保训练参赛和器材添置的需要。体育部门要切实加强体彩公益金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与使用,确保专门用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安排一定的体育工作经费,在机关、院落兴建一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对本单位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与比赛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四,要加强体育工作的考核。一是加强对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的考核奖励。各县市区备战参赛省十一运会竞赛任务要向市政府签订责任状,并纳入2010年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输送训练单位按照市政府奖励办法将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加强对县市区体育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建立完善2010年度县市区体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量化管理,严格考评。三是加强对创建特色体育运动之乡、传统校、重点校和市级训练基地等方面的考核管理,定期复查,严格验收,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者要予以摘牌,确保体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同志们,体育是人民的事业,事关社会每一个人的健康权益,需要我们责无旁贷、勇挑重担;体育是一项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事业,需要我们大胆开拓、激流勇进。让我们满怀全运会胜利的喜悦与激情,踏上新的征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夺取省运会更辉煌的成绩,为建设和谐常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